酒學講座 Tag

本篇乃筆者選擇了99種「酒造好適米」與3種普通酒米所合併整理的大通篇,以提供讀者們閱讀標籤時,對日本酒的原料米有興趣時可以參照。有一些比較不常見的地區性普通酒米、食用飯米,就沒有登錄了,請見諒。 如需轉載,請註明出處。 (本篇資料來自日文維基百科、網路搜尋、編輯順序取自「The handbook of Brewing rice 副島顯子著」)

在結束「大叔的日本酒學」第一個章節前,筆者覺得有必要簡單的介紹臺灣的日本酒/清酒製造歷史來作為承先啟後的分隔線。臺灣的清酒故事是一個從零開始,曾經蓬勃發展,而碰到一段很悲慘黑暗期後從廢墟裡試圖爬出的故事(現在還在緩慢的匍匐前進中....)。由於跟酒學講座要探討的重點沒什麼關係,因此我就分成幾個條目帶過去不畫圖了,還請諸君讀者見諒。

葡萄酒有釀酒師,日本酒也有,其名為「杜氏」。 「杜氏」這個名詞的由來有很多說法,一說來自統管家務的婦女,古稱「刀自」而來。古時候的婦女除了打理家務外,也利用咀嚼的方式,藉由唾液裡面的酵素來釀酒,可說是釀酒人的濫觴;也有說法來自中國傳說中的釀酒達人「杜康」,不管說法如何,總之我們只要知道「杜氏」就是「釀酒人」。

日本酒的組成成分裡,有超過80%以上是水。除了釀造之外,洗米、浸泡(米)、洗工具,甚至裝瓶前調整酒精度,都使用大量的水。因此,如果讀者有興趣的話會發現,日本酒廠所在的位置,多是水資源豐沛的地區。河川旁邊、甚至溫泉區周遭,都很容易看到日本酒廠的身影。
Pages:  1 2 3 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