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清酒的地理分類學]  <上篇>  日本酒的產區觀念 之所以難以建立的原因

[清酒的地理分類學]  <上篇>  日本酒的產區觀念 之所以難以建立的原因

臺灣很受歡迎的蘇格蘭威士忌,在眾人的努力之下讓大眾認知了「五大產區」的概念:低地、高地、speyside、坎貝爾鎮、艾雷島。雖然非強制性,只要品嚐過蘇威的朋友大致上都知道這產區之分,除了地理、法規上以外,產品的風格也有許多雷同的地方。

釀造酒中,啤酒不算的話,臺灣佔進口酒總量達6%之強的葡萄酒就有比較明顯的產區風味之別了。新舊世界之差也好、法國內部的產區之差也罷,多樣化,也自然而然的產生各自的擁護者。

日本當地也未嘗沒有做過此類嘗試。東北的山形縣、岩手縣都在近十年內分別建立了「GI認證」,然而除了類似地方組織背書的宣示意義之外,本地或海外都未見巨大的迴響。

日本清酒相較於葡萄酒釀造上,除卻技術成分,差異最大的就是「原料(稻米)」的來源了。以眾所周知的「酒米之王 山田錦」來說,原則上以兵庫縣、福岡縣、德島縣的產品為大宗,而其中又以兵庫縣的品質最好。因此可以從清酒市場上看到各家知名的酒造,當製作頂尖的招牌商品時,常會跨越產地使用兵庫縣最高級的山田錦來釀製。

葡萄酒上就比較少看到跨產區買原料的作法,比如說一間位於隆河的法國酒廠,跑去跟波爾多買最著名的卡本內蘇維翁葡萄….怎麼想都是一件很怪異的事情對吧!

這是法國隆河產區的紅葡萄酒。這個區域使用的釀酒葡萄主要是希哈、格那西和其他特色品種。

為了做出容易得獎或好賣的酒,跑去波爾多購買知名的卡本內蘇維翁或梅洛葡萄,怎麼想都是天方夜譚的怪事…

年間本來想寫個大主題「日本的清酒產區」,寫著寫,卻因為清酒產區實在缺乏地理環境之外的差異,由此苦惱不已。

喝清酒這麼多年,實在很難跟讀者針對「產區」做出風味上的分類。真的要說也只有新潟縣的「淡麗辛口」比較獨樹一格,其他縣市做出來的東西很難有一個統一個味覺風格可以形容。

那麼我們就不能夠把葡萄酒的「風土」概念用在日本清酒上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