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食部落客的先驅—談日本藝術家「北大路魯山人」

美食部落客的先驅—談日本藝術家「北大路魯山人」

雖然說從正常的人生軌道墮落至今已久,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,被稱呼為專家總是讓我面紅耳赤得不好意思。於是,朋友建議我「成為清酒部落客如何?」想來想去,也沒有辦法思考得出更好的自稱,這樣的情況下,現在我都以一個清酒部落客的身份自居並努力著。

在我小的時候,至少到大學時代之前,網路並不十分發達;也因此,我所知道的最早部落客形式,乃以電子郵件訂閱的種種「電子報」為開始。我還記得第一個訂閱的美食電子報是葉怡蘭老師的著作。從矇懂、學習,繼而寫作自己的部落格/網站,想想其實也不算長。

在那樣「不方便」的時代能夠成就出這麼多篇美食散文,並得以被收錄並流傳下來實在了不起。閱讀整本書你甚至會感覺到,許多現在美食圈的亂象跟上個世紀差不了太多。以下就我讀到的,跟我所瞭解的清酒圈樣貌,簡短的書寫一番。

北大路先生認為「難吃的東西沒有辦法讓它變好吃」,以清酒來說,基本上質地優良的酒造好適米,釀出來的東西有一定的水準。也就是說,為什麼清酒商都要蜂搶來自兵庫縣的山田錦酒米呢?答案呼之欲出。雖然說清酒在釀造上,比較多決定在釀造技術上;然而比較一般的原料,技術怎麼樣克服,喝得出來是有限制的。

他也認為,「用心去體會每個環節」也很重要。因此在開了料理店之後,北大路先生開了一間窯廠,製作適合料理的器皿。觀看著網路上先生遺留的作品照片,會發現除了食器之外,酒器也不少。而這些酒器放到臺灣市場來看,應該不會受飲酒家們讚賞和追捧吧。

現在的清酒評論家太過重視酒杯的「功能性」,而缺乏餐酒饗宴一絲人性化的內涵。而這種被我戲稱「功利主義」的品酒論調,也讓沈迷於薰香的品酒人論述大行其道。清酒除了鼻子,通過食道進入胃部的整體感不受重視,私以為是不負責任的品酒論斷。

我必須很坦承的說,「功利主義」性質的品酒,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會是國內品酒的主流。這些能人們我可以型塑出一個樣貌:不抽煙、喜好淺焙咖啡、很大一部份嗜喝葡萄酒。我沒有主觀批評的意思,只是這樣「不是我的風格」。

對了,北大路魯山人的寫法「非常主觀」,因此我在這篇也勇敢的提出我「不合時宜」的看法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