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日本酒部落客 (4)

身為日本酒部落客 (4)

身為日本酒部落客 4

 

什麼東西經過時間的淬鍊,不見得一定是會變好?是顛簸的人生、至親的面容,還是什麼玄妙不可知的東西呢?從小到大我都被教導著「活在當下」,然而事後回神總發覺,若當初對「成為現在的未來」沒有期待,偶而出現驚鴻一瞥的華麗絢爛,才有「確實產生出某些東西」的真實感動。

 

突然想到高中時代一個同屆朋友,不知為何在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,腦中一直浮上他高中時代的臉…圓圓寬寬的厚實下巴、不小但是塌的鼻子和黑色塑膠框的眼鏡的同學T。多年之後他變成了我大學的學長,然後再過許多年他成了臺灣流行樂團中在商業上最成功的那個。

 

還記得大學時候問他,玩這個團,想往哪兒走?清楚得記得那個時候的回答:「我想成為像 Mr. Children 那樣的樂團。」

 

你知道的,總是事與願違。

 

品味時間這件事情,到底值不值得期待?每年春夏秋冬的面容都有所不同,而停留在過去某一年的某一個春季,是否值得特別在未來某一年的某一個春季來特別緬懷?

 

日本酒對於我之所以變成這麼獨特的東西,就在於跟我曲折的人生一樣(當然,跟 勝文的縐折沒資格比),經過時光冉冉,不見得變得更好。品嚐到當年度的日本酒時,即便讓你覺得當下,口感的五味與香氣也許不是那麼搭得起來的時候,請記住:「不管怎麼樣,那都是日本酒最真誠的樣態」。

 

每個日本酒造都在特定風格喜好下,努力用稱之為釀造的方法,尋求(非常私人的)總體平衡。前香、後香、口中的酸甜、舌後喉間的苦、鮮味和緊縮的澀感…每一款酒,在當下(最好試酒廠出貨的四個月內)都是僅屬於特定時間點的雅致,過了就失去不再有。

 

日本酒能不能陳年呢?答案是肯定的,喜好此道的人也有一些。室溫下恣意丟著,日本酒會轉變成類似紹興酒那樣的風格(然而本質上截然不同);在低溫下,日本酒也會「變」,毋庸置疑。

 

有這麼樣的說法:「低溫熟成的日本酒,香氣會更佳飽滿/圓潤/奔放。」這樣的說法是沒有錯的。然而我比較關心的是「香氣提高了,那口感呢?」坊間所有強調低溫熟成的作品有多麼優異的(商業或非商業的)台詞之下,為什麼很少有人特別去關注口感變化的部分?

 

在這方面偉大的神明是公平的。香氣長了,口感就會衰弱,尤其在鮮味和重量感(辛口度)上感受更為明顯。長期熟成的日本酒,即便在低溫之下小心被呵護著,不能夠掩飾的永遠是「生命的重量」被減弱了,而這日本酒的幽魂或許盡如人意的化作偉大香氣的一部份。你知道的,總是有喜歡品嚐芳美靈魂風采的人…(只想說相對的,更喜歡沈思生命剎那重量的我,也是確確實實存在的。)

 

還有一個特別要提醒的東西,那就是說,無論如何,日本酒就是一種「蒸熟的米飯」最終的樣態;因此,日本酒就像買來的便當一樣,放在室溫馬上臭酸、放在冰箱,雖然可以延長保存期限,但是要保持鮮美,總有個時間的極限的。

 

講到「保存」就該提一下由臺灣菸酒公司出品的「菊富士 生儲藏酒」。

 

我相信這個作品的立意良好:努力用臺灣的米,做出好喝美味的清酒,然而,你們不要說我偏心,請去看一下菊富士的通路「放」在哪裡?很少看到菊富士被好好的放在冰箱呵護著(因為賣不了高價就隨便?)大部分都在賣場、超市的酒類貨架上,跟高梁酒或紙盒清酒混雜的擺在一起。可以想見,菊富士在運輸到商家的時候,必然也不是吹著冷氣來著…就算在冬天,在密閉式貨車上,如果是人都未必受得了,想像纖細的清酒會被折磨到露出多麼慘烈的姿態,就讓我覺得不舒服。

 

除了經營自己的粉絲頁和社團之外,我也加入了不少日本酒的團體。其中每到臺灣赴日旅遊的旺季,總看到許多精打細算的遊客攜回知名的日本酒(如機場買的「獺祭」)想要大撈特撈一番。我是覺得透過不專業的掮客買東西風險很高,首先是身為掮客都想賺大錢,東西真的會便宜到哪裡去?我很懷疑。次之是這些掮客是否懂得細心呵護這些貴客?我自己是從來不敢去踩這樣的地雷。

 

2015年我曾經做了一個實驗,在回國的前一天早上,專程殺去專賣店購買後,妥善的包裝、塞冷凍劑後坐計程車、新幹線到機場搭乘下午的班次回到臺灣。一回到臺灣再立刻搭乘計程車衝到朋友的居酒屋借冰箱存放。老實說總成本十分高昂(還不算人力、稅金和機票分攤成本),味道感覺上也有微幅的變化(特別是果酸型清淡的作品,感覺上活力減少了許多)…總之叫我日本搬酒我是不會再幹了。這篇的最後,特別給赴日購買大量日本酒回來販賣的勇者敬禮,實在是辛苦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Tags:
,